城
市
更
新
静宁
创建文明城市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今年以来,静宁县严格按照城市更新“十大行动”42项重点任务,抢抓“强县域”行动政策机遇,坚持“规划引领、建设强基、改造补弱、管理提效”的基本要求,突出规划、建设、改造、管理环节,全面体检找差距、狠抓项目强支撑、完善功能补短板,城市更新各项重点工作借势铺开,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常态化开展“周上街”活动,督查智慧交管、街景亮化、城区供暖、项目建设、安全生产、市场监管、交通整治等城市更新重点工作18次,协调解决问题6件。各责任单位紧盯重点任务,坚持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全力推动工作落实见效。各乡镇坚持把城市更新行动与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形成了互融共促、条块贯通、一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
坚持把“城市体检”作为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基础,围绕城市体检8个方面63项指标,于去年10月份启动2022年城市体检工作,收集部门自体检报告23份,社会满意度调查问卷1.3万余份,年底完成《静宁县2022年城市体检评估报告》初稿。聘请第三方工作人员于3月初来静宁,全面开展了城市健康分析评估,并多次召开座谈会沟通协商,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对初稿进行了系统完善。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城市建设的基础支撑和重要引擎,立足补短板、增后劲、利长远,共谋划2023年城市更新行动重点项目69项81.11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0.1亿元。其中,新建28项25.79亿元,续建22项49.73亿元,前期19项5.59亿元。至3月底,50项新开续建项目已开复工23项,开复工率46%,完成投资3.36亿元,占年计划11.2%,其中,22项续建项目全部复工,完成投资3.28亿元。
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聚力开展拆违(危)拆临、杆线整治、交通秩序、人居环境整治等城市管理专项行动。一季度,全县县城区共拆除涉违(危)涉临建筑6处1140平方米,拆除户外广告牌、门头牌匾47块1995平方米,清理城市“牛皮癣”1200余处。完成北环路、阿阳北路线缆入地和引上工作,为五金巷、师范巷等背街小巷改造提升线缆入地做好了线缆“引上”准备,建成地下管线廊道1.7公里,剪除各类废旧线缆1.6万多米、移除杆体16根、束扎线缆2.5万余米、更换套装设备(盒体)120余套。
持续提升市容秩序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落实“门前五包”管理责任制,出动执法人员1108人(次),规范出店经营126起,清理整治乱摆摊点170起,取缔“马路市场”57处,暂扣违规经营物资64件,三轮车、双排单排座车14辆,建议处罚22起、立案查处7起,罚款2.23万元;规劝疏导非动车辆规范停放620辆(次),拖离违规停放非机动车辆125辆;查处乱泼乱倒行为6起,罚款0.52万元;查处违规燃放烟花爆竹11起,罚款0.55万元;清洗道路护栏1100余米;清理绿化带落叶枯枝等垃圾0.6吨,移除补栽苗木130棵。
按照“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督查”要求,对县城内各类学校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开展针对性督查。共出动执法人员664人(次),检查学校食堂78所、校外供餐单位及集体配送单位各1家,检查校园周边餐饮店、小作坊、食品经营门店共785家,发现存在问题91处,督促餐饮经营人员逐条逐项整改到位,切实为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按照“全面覆盖,突出重点”的原则,开展巡逻防控工作,加大对主要街道、繁华路段、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等易发案地区的巡逻防控力度,重拳整治城区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提高见警率和管事率,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确保城区社会面局势良好,最大限度发挥街面警力效能。一季度,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5246起,其中:无证驾驶84起,酒驾醉驾47起,违法停车11040起,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1550起,载客汽车乘客不系安全带106起,城市工程运输车150起,其他交通违法行为2400起。
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贯穿城市更新工作全过程,坚持示范引领、宣传引导和曝光警示相结合,积极借助网络、电视、户外电子屏等媒体平台,加大对国家、省、市城市更新政策及各乡镇、各责任部门城市更新成效的宣传力度。发布城市更新相关信息207篇,其中,宣传视频35期,简报17篇,发布图文报道155篇。组建行业部门系统志愿队伍,广泛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极大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群众参与城市更新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春光不负赶路人,风劲帆满启新程。静宁县将借助当前工程建设、项目推进的黄金时期,始终保持“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创业激情,以一如既往秉持“赶考”精神,一以贯之保持“迎考”状态,咬定目标,攻坚突破,掀起推进城市更新的新热潮,全力谱写全县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静宁县城市更新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