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同城头条  >  本地  >  今日果乡 | 贠小红:果园提质带好头 产业旧貌焕新颜
今日果乡 | 贠小红:果园提质带好头 产业旧貌焕新颜
2023年03月27日 15:36   浏览:5   来源:扬帆启航

01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多年来,静宁县以苹果产业振兴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主攻方向,铺就了一条静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各乡镇先后建起了一大批标准化果园、现代化智慧果园、精品示范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果业发展领头雁。静宁县仁大镇贠小红在老果园改造上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效应,为仁大镇杨湾村苹果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他引导村民进行老果园改造升级,把老果园变成新果园,种出的苹果卖上了高价钱,果农各个争先提质效,一片片老果园焕发新颜……。

在静宁县仁大镇川区苹果示范园内,农机来回穿梭,千亩老果园改造区的田间地头机械轰鸣,春季果园提质增效正在“火热”进行中。仁大镇杨湾村的中短枝红富士种植示范园内,村民孙应明正在向贠小红学习新植果园的修剪和护理等相关工作。
孙应明告诉记者,他家有果园13亩,通过这几年的务果来看,他发现以前的老果园收入上不去,主要原因是果园老化,品种不好。他说,“去年我改造了一亩,把用在一亩老果园的化肥农药加在了新园子里,效果比较好。正好今年村上组织老果园改造,我积极的响应,通过村上组织地膜输药,我又改造了五亩果园,我想只有通过引进品种,改良苹果的品质,才能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杨湾村因整体立地条件差,陡坡地、皮条地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真实存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象,是苹果这一新的产业,让大家的口袋鼓了起来,生活富了起来。但随着几十年的发展,杨湾村果树品种老化,果农年龄增长,村民在苹果种植劳力上、技术上跟不上发展,思想出现懈怠,导致撂荒园、弃管园逐年增加,产业发展到了瓶颈期。
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让作为村支书的贠小红看在眼里,愁在心里。贠小红说,“我们杨湾村共有四个社,178户群众,现有果园面积1860亩,大部分果园是30年前栽植的,果园老化,果品品质不好,效益不高,老果园改造迫在眉睫。”
如何将苹果效益提上去,让苹果有人种、有人买、卖得好,成了贠小红上任杨湾村党支部书记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2021年,贠小红以杨湾村村集体为经营种植主体,先后承包了15亩弃管园,进行了机械化、科学化的管理,当年,杨湾村村集体收入达到6万余元,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党员示范带动的效果。

“作为党支部书记,面对村上果树品质不好的现状,我一直在思考引进比较畅销的品种,我利用担任果品经纪人期间掌握的第一手信息,先后引进种植了水红秦冠三亩,中短枝富士八亩,这些果园目前已收益,去年卖了30万元,这个收益非常可观。今年我动员党员群众示范改造老果园200亩,目前已完成老树挖除清园覆膜,预计到月底进行栽植。” 贠小红说。
两年来,贠小红以党员为牵头人,先后带动吸引了一批党员参与到这场果园提质增效的热潮中,孙应明就是其中的一员。孙应明说,“我有7亩果园,大概收入14万元左右,通过这一次老园改造,我想把品种引进来,在亩收入上达到两万元到三万元,像我这样的人村子上还有很多,都通过这次的老园改造,想着如何把亩产的效益增收搞上去。”

在贠小红当支书的近三年来,杨湾村先后对400余亩老果园进行提质增效,目前新植示范果园已初具规模,果苗长势喜人。接下来,贠小红将带领杨湾村果农持续加大果园管理力度,乘着仁大镇老果园改造的大形势,动员群众打破地块限制,以认领果树的形式,规划新植园200亩,将新植果园集中连片起来,以撂荒园、弃管园为主要对象,加强村集体承包力度,形成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社会化种植效应,让苹果产业成为果农增收致富的法宝。

来源:静宁县融媒体中心


头条号
扬帆启航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