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原安镇丰之华食用菌有限公司生产加工基地,一排排蘑菇生产大棚整齐排列。在生产现场和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忙着装袋、运棒、接种等食用菌生产工作,专业操作流程保证生产出优质的食用菌产品。
丰之华食用菌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是原安镇2019年引进实施的“归雁工程”项目,公司占地50亩,有食用菌大棚33座,生产车间一座,可容纳菌包(棒)30万包(棒)。公司通过生产新型反季节平菇和季菇,探索出一条质量优良、收益可观、环保可持续的蘑菇生产之路。
2021年,该项目负责人郭永红响应“归雁工程”号召参与食用菌基地建设和生产工作。3年来,郭永红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逐渐掌握了不同食用菌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成为食用菌生产的专家。“我是从2021年接触食用菌工作,之前我一直做商贸。回家乡后也是一直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培训,一直提升自我技能。静宁的棚属于凉棚,根据反季节蘑菇架比较高的优势,今年进行反季节生产。现在正在生产菌棒和养菌期间,预计一个月以后平菇就会上市,主要销往西安、上海、北京这些城市。”郭永红认为,相比较南方先进的蘑菇生产优势,公司只有因地制宜,通过生产反季节蘑菇才能抢占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郭永红向记者介绍,公司今年预计生产食用菌20万棒,其中季菇5万棒,平菇15万棒,预计产量60万斤。按照去年的价格,产值将达到240万以上,能带动本地农民工就业20人次以上。为积极推进产业链延伸,郭永红在四河、双岘等乡镇流转土地1000亩种植玉米,不仅为蘑菇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同时提升了蘑菇生产的附加值。“重点作为全循环链发展,通过玉米芯和玉米杆用来种植平菇。平菇种植结束以后,废菌棒进行生物颗粒燃料的加工和有机肥的加工,然后再回填用来食用菌棚的菌棒加工,烧锅炉所用。”经过几年的发展,郭永红探索出一条全产业循环链发展模式。
近年来,静宁县大力实施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为重点内容的“归雁工程”,积极推动和引导在外能人返乡创新创业,着力推动项目落地、产业转型、民生提质。原安镇丰之华食用菌有限公司就是乘着“归雁工程”东风发展的典型代表,带动先进生产要素向本地集聚,为激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