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委组织部公布第三批实施三个“一号工程”典型案例,台州市黄岩区《西瓜地里长“地瓜”——台州市黄岩区深耕“地瓜经济”助推乡村产业提能升级》入选“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典型案例。
“地瓜经济”,是浙江创新形成的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高增长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浙江期间非常重视并支持浙商发展,形象地提出“地瓜经济”的比喻——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但根茎还是在这块土壤上,藤蔓是为了吸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发挥更多的光合作用。2023年1月,浙江提出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打造更具韧性、活力、竞争力的“地瓜经济”。
黄岩区供销合作社深耕“地瓜经济”,成立了新型西瓜产业农合联,在全国23个省(区、直辖市)建立联络处,链接各地48家瓜果生产基地,指导果农开展工厂化生产、订单式种植,推动西甜瓜种植产业“向阳而生”。
打造开放平台
贯通技术“送出去”
“我在缅甸种瓜,现在西瓜六成熟,出现叶子枯萎长白斑现象,请问如何解决?”远在缅甸的瓜农徐金森在“瓜农天下”上传了求助视频。黄岩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收到求助信息后,立即给出了防治方案。
黄岩区种植西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历经40余年探索,外出种瓜的瓜农队伍由小到大。目前,黄岩区共有4.3万名外出农民,分布于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
“服务好本地的农业很简单,服务好外出农业却很难。”黄岩区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外出瓜农面临选址难、品种老化、病虫害防治难、政策性农业保险很难享受等生产端问题;渠道单一、信息不对称等销售端难题;维权难、贷款尽调成本高、投保受限等信用端瓶颈……
“我们用数字化手段解决了这些实际诉求。”黄岩区社相关负责人介绍,“瓜农天下”是黄岩区政府重点打造的九大共富平台之一,区社依托“瓜农天下”为瓜农提供从智能选址、农资对接、种植服务到供销对接、信用服务的全链式闭环服务,帮助外出农户了解市场、开拓市场。目前,该应用注册用户10.3万人,登记种植面积105万余亩;降低农资采购成本5%至10%、物流成本20%,选址精准度提升70%以上。
产业只有抱团才能发展得更好。为此,黄岩区社成立了新型西瓜产业农合联,实现生产端的全要素供给、全产业链的服务。目前,农合联已在全国23个省(区、直辖市)建立联络处,链接各地48家瓜果生产基地,吸纳会员近4000人,指导果农开展工厂化生产、订单式种植,实现以销定产。
夯实产销对接
助推瓜果“走出去”
随着瓜农数量不断增加,西瓜生产量剧增,销售困难、瓜价下跌、收益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我们借助‘供销大篷车’,链接下属果品市场、供销生鲜超市等大型市场,为产业筑基赋能,助力黄岩区内西瓜销售。”黄岩区社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区社已开展“供富大篷车”志愿服务近百余次,“供富大篷车”检测、转拨、调度车次超400次,销售西瓜超2万箱、近500吨,销售产值达140万元。
为了进一步拓宽西瓜销路,黄岩区社还成立了工作小组,赴多个城市进行实地考察,组织相关平台采购商、负责人赴瓜农农场实地进行商务洽谈。
促进资源反哺
共享产业“强起来”
40多年间,黄岩区外出“种瓜大军”带着技术、品牌走出去。而在黄岩“大本营”,也出现了一个良性循环——瓜农带着积累的资金、经验和新技术回归本源,做到数据回流、产值回归、资金回引,以服务链、产业链为核心的西瓜“总部经济”在黄岩区迅速崛起。
黄岩区社围绕区内瓜农擅长种植的西瓜、哈密瓜等,总结提炼关键种植技术,形成可在各地推广复制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资金、技术、设施等核心要素一体化输出。如,在陕甘宁、西南及北方等地区建成48个优质瓜类生产基地,支付各地土地租金近10亿元,提供当地农业就业岗位5万余个。
“台州黄岩西瓜的名气越来越大,我们希望外出瓜农积极返乡创业,发挥能人效应,带领更多家乡群众共同致富。”黄岩区社负责人介绍,区社积极畅通大型商超等销售渠道,并为外出瓜农提供开票服务,将外出产值引回黄岩,实现税收返乡。目前,新型瓜农联合会已为西双版纳晶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5000斤西瓜开出了“第一票”。
开放的服务平台、完善的产业链、良好的外部环境、资源反哺……黄岩区供销合作社持续推动瓜农从“追着太阳种西瓜”向“跟着数据种西瓜”转变,全力构建新型助农服务体系,为共富机制持续赋能。
来 源: 中华合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