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书房,就是一个世界、一片净土。造一间书房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书房者存书读书之地也,不在大小奢简,或卧室一角,或客厅一隅,或专辟一间屋子。总之,适合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古人有容膝斋,不在意其大小,犹龙蛟腾挪于方寸灵台间。书中自有千样愿,读者自有百种梦。书房之中,焚香煮茶,读他闲书两卷,抚琴半曲,或独自静坐,或与友清谈,不以鄙事营营而喧嚣。闭门即在深山,万卷古今付流年,不啻桃源翁。
农历七月七日为七夕节、七巧节,中国本土的情人节。七月七又是传统的晒书日、读书节,由来已久。在晒书日之际,本辑“静宁书房”推出枕磨堂、悦影山房、脉望阁、浮室、自省堂和寅宾书房六间书房,以飨读者,以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书房分享。
书房
书房主人:
作品:
书房主人:
作品:
书房
后来书越来越多,似乎身无长物惟书而己,用孩子的开玩笑的话说,一辆小车放书架上了。家里书已多成灾,用媳妇的话“铺天盖地”。家里小卧室的书架已经放不下了,就在阳台上打了书架,名曰“空中白日楼”,后来归了小孩 。再后来举贷狠心找了个公寓专门存书,自己画草图、设计,请匠人制作装修,一桌一椅、一杯一壶,都亲力亲为,终于能将常用的书归置到一起了,稍微进行简单的分类,合并两个斋号而归于第四个新处,但仍叫脉望阁。
书房中的纸质书大多是艺术理论、画册、社科、文史等,也有一些精装书。各种古籍也有一些,还有一点民国、清末的《论语》之类的课本。近几年又收些了仿制的古籍,也收了一些有意义的手抄本,主要为信札底稿,算是有一个书房的样子。鉴于经济的状况,纸质书等越来越贵,转而购买PDF版的电子书等数字图书,前后共购买了20T的电子书数据,也算是一种与时俱进吧。
关于朋友们好奇的“脉望”名称,它是指古书中的蛀虫蠹鱼,是书痴的代名词。脉望阁,即书蠹藏身之处也。又戏自撰《脉望阁铭》:
西北鄙野,陇干故地。
有一膝容,糊口谋食。
可以阅读,可以写作。
可以洗心,可以静思。
阁列字画,无有名家。
藏书千卷,无有珍善。
吾阁之中,不尚虚礼。
率真为要,忘形适意。
白水之交,如斯而已。
而无甘醴,周旋委蛇。
不言是非,不论官事。
有酒小酌,无酒饮茶。
闲谈古今,仰思俯行。
斯是脉望,唯吾铭仙。
文辞不达意义,行文多不合韵律。又请地方文史专家、老学者时下翁(本名傅胜利,退休教师)老师题了斋号,并写了几句判词:“脉中有水,寓‘风水宝地';望里现月,谓‘风月无边’;阁带门框,必‘光大门楣’,堂号辞意俱佳。”刻了斋号挂在书房。师尊的殷殷美意与期待,我时刻不敢停辍。
书房主人:
作品:
书房
书房主人:
书房
书房主人:
书房
书房主人:
来源:脉望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