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本站!
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同城头条  >  本地  >  晒出静宁人的书房
晒出静宁人的书房
2023年08月23日 08:09   浏览:231   来源:扬帆启航

一间书房,就是一个世界、一片净土。造一间书房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书房者存书读书之地也,不在大小奢简,或卧室一角,或客厅一隅,或专辟一间屋子。总之,适合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古人有容膝斋,不在意其大小,犹龙蛟腾挪于方寸灵台间。书中自有千样愿,读者自有百种梦。书房之中,焚香煮茶,读他闲书两卷,抚琴半曲,或独自静坐,或与友清谈,不以鄙事营营而喧嚣。闭门即在深山,万卷古今付流年,不啻桃源翁。

农历七月七日为七夕节、七巧节,中国本土的情人节。七月七又是传统的晒书日、读书节,由来已久。在晒书日之际,本辑“静宁书房”推出枕磨堂、悦影山房、脉望阁、浮室、自省堂和寅宾书房六间书房,以飨读者,以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书房分享。


No1.枕磨堂

书房名:枕磨堂
书房主人:李平利
地理位置:甘肃省静宁县东城区
藏书:万余册

书房

枕磨堂记
李平利
      枕磨堂,余书斋也。老宅有屋数椽,院虽逼仄,东南植瘦竹数竿,潇潇洒洒,每有月光,竹影移壁,活脱水墨画也。余书房列坐东面,满窗绿意,如在清凉世界。屋内置图书金石瓷器文玩,书不多,皆性情文章,瓷不精,余手绘留丹,中悬吕三"枕磨堂"横披一幅,鲁公笔意,神完气足,同道中人题枕磨堂十数幅,余独喜此幅。
       每日有余暇,蜗居其中,读书画画写字,不觉一日便过。夏日,一架葡萄援墙而上,一地浓阴,架下绣球,月季芗泽浸人。重阳前后,父亲移菊北窗下,黄黄白白,如沉秋水。冬若白雪压瓦,则有小儿堆雪人于院,喜乐洋洋。室内置火炉,案头种水仙,清香朴鼻。春时,紫红千层牡丹,而后芍药,争相绽放。
      余寒暑未尝轻出,喝茶消磨时光,此老院,祖父玉春公所置,祖父以打磨为业,倾其毕生所攒,置此院产,我辈得以延居至今。祖父西去,巳愈廿載,唯留所凿石磨一扇,余不以老磨为赘物,抬至书房,當作茶台,因号"枕磨堂",以示不忘祖也。       

书房主人:

  
      李平利,一九七三年生,甘肃静宁人。字可父、别署醒庐,以枕磨堂颜其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届全国草书艺术大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第二三届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第四届全国扇面书法作品展,“瘗鹤铭”全国书法展、孔子奖全国书法大展、全国首届篆书展。美术作品入展“大痴情缘”纪念黄公望中国山水画展,“红色太行”全国山水画展,“武当问真”全国名家中国画邀请展,“魅力陇原”甘肃省美术大展一等奖,“黄河之滨也很美”全国山水画展二等奖。书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常熟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在深圳、中山、惠州等地举办过个人书画展览。书画作品及评论文章发表于《东方艺术》《美术观察》《艺术中国》等报刊杂志及各大专业网站。

作品:




No2.悦影山房

书房名:悦影山房
书房主人:李刚峰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
藏书:千余册
书房
悦影山房
李刚峰
      书斋自命名“悦影山房”,是因为大慨2010年前后读书时看到明代徐渭评南宋夏珪的山水画时云:“观夏珪此画,苍洁旷迥,令人舍形而悦影。”此语指艺术创作中摆脱艺术表现对象的外在形态对创作的约束,把玩真实的生命和气韵。也正好和自己的艺术主旨吻合所以斋号就取了“悦影”二字。
      我读书很少,也不善文词,但是喜欢书,偶尔也翻一些闲书、杂书。闲暇时间爱逛书店和文玩市场,时间久了也就慢慢累积了一些闲书和画册,书架也跟着慢慢扩大了规模。藏书主要以画册,艺术理论,宗教、哲学为主,不成系统。

书房主人:

     李刚峰,号溪山者,悦影散人,1980年生,甘肃静宁人,现定居杭州。2004年毕业于兰州师专美术系(现兰州城市学院),2017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第五届山水画高研班。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印社理事 。  

作品:

No3.脉望阁

书房名:脉望阁
书房主人:李安乐
地理位置:甘肃省静宁县西城区
藏书:数万册

书房

关于脉望阁
李安乐 
      最初我有两处存放书的地方,两个名号,一西一中,先有暗影画阁,后又有脉望阁。它们是二合一而存在的,但又分布在两个空间,一个在蜗居的寒舍,较早,叫“暗影画阁”;另一个在谋食的地方,叫“脉望阁”。两阁之中藏书不多,万册左右,为我近十几年节衣缩食所积之书,无珍本善册,但多为自己手边学习所用之书。

      后来书越来越多,似乎身无长物惟书而己,用孩子的开玩笑的话说,一辆小车放书架上了。家里书已多成灾,用媳妇的话“铺天盖地”。家里小卧室的书架已经放不下了,就在阳台上打了书架,名曰“空中白日楼”,后来归了小孩 。再后来举贷狠心找了个公寓专门存书,自己画草图、设计,请匠人制作装修,一桌一椅、一杯一壶,都亲力亲为,终于能将常用的书归置到一起了,稍微进行简单的分类,合并两个斋号而归于第四个新处,但仍叫脉望阁。

      书房中的纸质书大多是艺术理论、画册、社科、文史等,也有一些精装书。各种古籍也有一些,还有一点民国、清末的《论语》之类的课本。近几年又收些了仿制的古籍,也收了一些有意义的手抄本,主要为信札底稿,算是有一个书房的样子。鉴于经济的状况,纸质书等越来越贵,转而购买PDF版的电子书等数字图书,前后共购买了20T的电子书数据,也算是一种与时俱进吧。

       关于朋友们好奇的“脉望”名称,它是指古书中的蛀虫蠹鱼,是书痴的代名词。脉望阁,即书蠹藏身之处也。又戏自撰《脉望阁铭》:  

西北鄙野,陇干故地。

有一膝容,糊口谋食。

可以阅读,可以写作。

可以洗心,可以静思。

阁列字画,无有名家。

藏书千卷,无有珍善。

吾阁之中,不尚虚礼。

率真为要,忘形适意。

白水之交,如斯而已。

而无甘醴,周旋委蛇。

不言是非,不论官事。

有酒小酌,无酒饮茶。

闲谈古今,仰思俯行。

斯是脉望,唯吾铭仙。

       文辞不达意义,行文多不合韵律。又请地方文史专家、老学者时下翁(本名傅胜利,退休教师)老师题了斋号,并写了几句判词:“脉中有水,寓‘风水宝地';望里现月,谓‘风月无边’;阁带门框,必‘光大门楣’,堂号辞意俱佳。”刻了斋号挂在书房。师尊的殷殷美意与期待,我时刻不敢停辍。  

书房主人:

       李安乐,字爃燊,号徙南、翠屏子,斋号脉望阁。1980年生,甘肃静宁人。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美术专业委员。甘肃画院美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理论研究员。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2020年入选)。多次获奖及入选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全国美术高峰论坛”(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甘肃省文艺评论奖等。著有《观看与视觉:艺术批评的洞见》等。

作品:


No4.浮室

书房名:浮室
书房主人:吉强
地理位置:甘肃省兰州市
藏书:千册

书房

 
游荡世间,迁延岁月,常有浮萍之叹。买书山倒,书多屋促,因以名陋室书房为浮室。
平日阅读,存放书籍之处。不敢称藏,为书寻暂安之处,种类庞杂,人文社科尽量收纳。曾收陈援庵旧藏清刻《廿二史札记》一部,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三种。

书房主人:

     
吉强,静宁人。文史爱好者。现供职于甘肃简牍博物馆。
No5.自省


书房名:自省堂
书房主人:王小虎
地理位置:甘肃省静宁县西城区
藏书:千余册
自省堂 
王小虎  
      我本没有书房,书房这种高雅的东西,对我而言,实在太过奢侈,但为了满足自己的心境,只能再三经得女人的同意,将客厅布置的像书房而已,书柜排列也奇怪,横插在客厅中央,进门就见得,或者一位陌生人透过指缝宽的门缝也会见的,它更像主人一样,占据了家庭的最佳位置。
       书不多,购买的也吃力,我每每哄骗女人书是9.9元或者19.9元买的,她也假装信以为真,我慢慢地发现我买书有瘾,看书却没瘾,快两千册书,读了一半,实在惭愧,写作更是止步不前,写的时候充满自信,写完我不忍直视,真是太差劲了。  
       关于书房名字的由来,我是信手拾来的,“吾日三省吾身”,却也合乎我的意思。  

书房

书房主人:

   
 王小虎,甘肃静宁人。喜读书,篆刻,偶有小说见《崆峒》杂志。
作品:



No6.寅宾书房

书房名:寅宾书房
书房主人:柴王宁
地理位置:甘肃省静宁县西城区
藏书:千余册
      寅宾书房创设于2013年,藏书1200余册,藏书种类繁杂,主要以文史类书籍较多,有少量线装古籍,主要用于自己及家人平时阅读学习用。

书房


书房主人:

      柴王宁,一九八四年生,甘肃静宁人。媒体记者,喜好摄影读书。

来源:脉望阁微信公众号

头条号
扬帆启航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