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的人始终灿烂,带着梦想奔跑才会跑得更远更久。从即日起,静宁县融媒体中心推出“追光者”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新时代我县各行各业中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典型人物及其感人事迹。激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做更好的自己,以劳动创造幸福,以实干成就伟业,全力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静宁做出新贡献。
本期“追光者”播出静宁县古城镇田岔村张鹏。
静宁县古城镇田岔村80后张鹏退役后自主创业,成立了静宁县鼎盛恒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力于生态养殖,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把产业做大做强,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带动家乡更多人实现就业,共同致富。
从参军入伍报效祖国到退役创业回报家乡,张鹏均有优秀表现。他在部队先后荣立“三等功”8次,多次被兰州、新疆两级军区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和训练标兵。2016年退伍后,张鹏毅然放弃了转业安置,选择了自主创业,于2018年成立了静宁县鼎盛恒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创业近5年来,张鹏多次被授予最美退役军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致富带头人,优秀农民企业家等荣誉称号。他的合作社也先后被评为全国3A级百佳诚信示范合作社,5A级家庭农场县级示范社,5A级服务三农合作社。
在创业初期只有投入没有收入的情况下,张鹏顶着压力,白天搞基建,晚上制定养殖计划。眼光独到的张鹏发现家乡古城镇田岔村有着养殖的天然优势,他便承包流转了大片果园和荒坡、荒沟,搞林下生态养殖。在确定了创业方向之后,没有任何养殖经验的张鹏狠下功夫多渠道学习,力求尽快入行。从养殖之初,他就亲力亲为,慢慢地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
“我们在网上不停地查阅,不停地询问相关的养殖大户乃至一些行内人士,咨询他们,他们给我们传授了不少的经验。”张鹏表示。
在刚开始销路没有打开的情况下,张鹏用最原始的办法——顾客免费品尝以及跑市场等方式让大家逐步了解他的产品。利用互联网、短视频平台、直播等方式,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如今他林下养殖的“生态、绿色、有机”肉蛋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静宁专营店和兰州各大超市供不应求,在不愁销路的情况下,张鹏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拓展养殖品类,创新销售模式。如今,他养殖的鸡存栏10000多只,鸭1000多只,土黑猪700多头,羊100多只,鸡、鸭、猪、羊、蛋品类齐全,线上线下销路畅通。“咱们的销路,采取的是线上和线下,重点是电商+华云数字,同时借助供销联社的武清味道帮扶平台,兰州的北京华联、上海华联、聚品汇等大型超市线下平台。应当说咱们的乌鸡蛋等产品销路还是相当不错的。” 张鹏说。
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所需饲料日益增多,张鹏又流转了家乡1800多亩撂荒地种植玉米,形成了玉米饲料养殖,秸秆喂羊,粪便还田的种养循环发展模式。合作社成立之后,为周边农户就近务工提供了岗位,让乡亲们工作顾家两不误。今年60岁的张平子是第一批进入养鸡场的老员工之一,经验丰富、勤劳踏实,将养鸡场的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让张鹏十分放心,他自己也很珍惜这份工作。
张平子说道:“我从去年七月份鸡场办起后就一直在养鸡场工作,在这里既能照顾上家里,工资也不错,现在非常满意。”
一人富不算富,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户增收受益那才算成功。几年前,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张鹏带动周边120户农户发展种养殖,解决农户固定用工8人,临时性、季节性用工40人,为脱贫攻坚做出了贡献。
从军16载,退役之后选择了自主创业。但创业的路是艰难的,张鹏一路走来,有过资金紧张的压力,有过销路不通的迷茫,有过家人反对的失落,还有过度忙碌之后的疲惫。如果说“生命不息、折腾不止”是他的性格,那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则是16年的军旅生涯给予他的一种精神品格,靠着这种品格他克服了创业路上的种种障碍,最终带领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共同走上了致富路。
谈起未来的规划,张鹏表示:“这么多年党和部队的培养,给予了我骨子里最好的精气神,有这股闯劲,创好业,把家乡的父老乡亲带领好,在发家致富的路上走得更远,这是我今后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