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平凉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发布第十七期“平凉好人榜”,21位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见义勇为的身边好人上榜。
上榜好人中,有白衣执甲护健康、坚守初心勇担当的庄浪县南湖中心卫生院中医康复科主任何平祥;有愿作困境孩子的“爱心妈妈”平凉市崆峒区玄鹤新城智慧幼儿园及宏达国际智慧生态幼儿园负责人摆春红;有悉心照料瘫痪小叔子用大爱诠释“长嫂如母”的庄浪县盘安镇湾李村村民孙碎梅;有“举手之劳”让平凉城更有温度的平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干部魏文斌等。这21位身边好人是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他们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道德标杆和身边榜样。他们舍小我、顾大家,以初心坚守岗位,用担当奉献情怀,用平常心做不平常事,用小爱凝聚人间大爱,是社会文明风尚的领跑者。
近年来,平凉市大力选树身边好人,弘扬凡人善举,“平凉好人榜”自2014年开展以来,已累计推出并发布了17期228位“上榜好人”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弘扬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
编者按:经基层群众推荐、评委会评审,第十七期“平凉好人榜”揭晓,21位普通市(农)民光荣上榜,本报特将这些好人好事予以刊登,供广大读者学习。
如果您身边有这样的好人、好事,请随时向当地文明办或融媒体中心提供新闻线索。
白衣执甲护健康 坚守初心勇担当愿
愿作春泥更护花 困境孩子的“爱心妈妈”
悉心照料瘫痪小叔子 用大爱诠释“长嫂如母”
“举手之劳” 让平凉城更有温度
50余年藏报路 张张报纸含真情
张海山,男,汉族,66岁,系平凉海山红色书报收藏馆负责人。张海山自中学时期就喜欢读书看报,参加工作就开始买书阅读并收藏,嗜书成瘾。退休后,他仍笔耕不辍,热爱阅读,热心公益,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2017年7月,他筹资近20万元在平凉十中创办了平凉市第一家红色书报收藏馆。馆内有他近50年来精心收藏的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各行各业创刊号、终刊号、号外、特刊、千期万期、八连体报、丝绸报、伞报、扇报、扑克报、错版报、重大事件报、港澳台报、外国报等新老报纸约万余种10万余份,中外书籍6300多册、杂志3000多本,最早的有清朝报、民国报以及大量解放初期报纸等,许多报纸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书报馆以“珍藏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以书(报)会友”为宗旨,免费向全社会开放,开启了“集报活动进校园”的先河,成为中小学生读书看报的常设公益机构,既是一项宣传平凉、惠及大众的民心“窗口”,也是平凉独树一帜、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亮点。张海山的报馆先后接待社会各界人士1.2万人次,他的事迹被省内外30多家媒体报道,被誉为“陇原藏报第一人”。
常怀“热心肠” 甘当“和事佬”
赴汤蹈火砺尖兵 坚守初心铸忠诚
民间救援 平凡人演绎“超人”故事
甘洒汗水育桃李 不待扬鞭自奋蹄
擎天“父”爱 含辛茹苦抚养两个侄女成长成才
马锦宏,男,汉族,53岁,系华亭市山寨回族乡卫生院医生。1995年,马锦宏正值壮年的哥哥突患重病撒手人寰,留下了两个幼小的孩子。上有80岁老母需赡养,下有两个嗷嗷待哺的侄女要照料,且自家年幼的孩子还需要人看护,家里的担子一瞬间全部落在了马锦宏身上。他没有退缩,“再难,肩头也得给几个孩子撑起一个家。”抚养4个孩子,沉重的家庭负担并没有将马锦宏压垮,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和妻子一直将两个侄女视如己出,甚至比自己的亲生孩子还要上心。两个侄女虽然失去了父爱母爱,但马锦宏厚实的臂膀为孩子们挡住了风雨。二十年如一日,接送4个孩子上下学、照顾年迈的母亲,用责任与爱呵护、抚养两个侄女长大成人,用心培育她们,供她们去外地上大学。令人欣慰的是,两个侄女都很争气,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现在两个孩子都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大侄女已经成家。马锦宏内心的善良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让广博的亲情变成爱的接力。
临危不惧 方显警察本色
退而不休 争做宣讲排头兵
生死一瞬不顾身 见义勇为救少年
扎根税海绽芳华 丹心一片铸税魂
无私奉献 扶危济困的暖心人
炽者无畏 供热人永远在路上
用执着坚守 换绿水青山
凡人微光 护天使飞翔
退役不褪色 新战场赓续军人担当
缕缕亲情暖人间 涓涓孝心传佳话
踔厉奋发担使命 勇毅前行显真章
来源:平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