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托起振兴梦
——平凉红牛产业集群第一届赛牛相牛大会侧记
6月15日,位于崆峒区四十里铺镇七府村的陇东活畜交易市场内,“牛头攒动”,牛声鼎沸。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305头平凉红牛在这里举行“选美”比赛,争夺“牛王”和“牛后”。
经过比体型、骨架、毛色等,最终12头牛脱颖而出,分别摘得状元牛、二等奖、三等奖的桂冠。“T台”上,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平凉红牛披红戴花,整齐排列,牛气冲天,充分展示了我市平凉红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以及产业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由崆峒区大秦乡选送的1号平凉红牛喜获状元公牛。牛主赵会峰告诉记者,获此殊荣,自己和家人非常激动,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一家人发展牛产业的信心。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期间,他从外地回乡发展肉牛养殖,在政策扶持下,从几头到十几头再到现在的近百头,随着养牛规模的不断扩张,一家人的生活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刨过开销年均净利润在六万元左右。”他说,回去后将继续养好牛,稳扎稳打扩张规模,发展好致富产业,带领家人和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华亭市宏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禹宏,是当天会场的焦点。作为“牛后”的主人,他无比自豪和骄傲,更不吝啬向其他养牛户分享企业发展历程,分析规模化养殖、全链式推进的必要性以及自身的经营理念。
采访中,他告诉记者,这些年,牛产业在群众的致富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全市以及周边群众过上了好日子。“这次通过向兄弟县和周边养牛大户、产业大户学习,让我更加相信好牛总会有好价,今天我们以每公斤50块钱的价位,采购了平凉红牛,让我们更有决心和信心把牛养得更好,把产业发展得更好,让老百姓在产业发展路上获取更多收益,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为全市红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做出更大贡献。”
一头头平凉红牛昂首挺胸,精神抖擞,一个个牛主喜上眉梢、信心十足,会场内外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来自平凉八中的高生平老师,专程赶来看大会的盛况。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他十分关心关注平凉产业发展的现状,经常会给学生讲述本地产业的有关情况,这次到现场实际观摩一番后,他深受触动,对群众高涨的养牛积极性,对政府给予产业的扶持力度以及平凉红牛产业发展远景规划十分认可。他说,自己将会继续关心平凉红牛产业发展,给学生讲述更多产业发展故事,增强孩子们对家乡的自豪感。
据了解,平凉红牛产业集群第一届赛牛相牛大会为养殖大户分享交流经验搭建平台,有力激发广大群众养殖平凉红牛的积极性,不断推进平凉红牛产业链向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本次大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平台,让我们买上了好价钱,增加了收入。”崆峒区大寨乡牧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孝忠激动地说,这次自己拉来了11头牛,卖掉了8头,比平时交易价更高,可以说不虚此行。他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存栏480头牛,其中平凉红牛150头,参加这次大会对养牛户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对于提高养牛技术,提升产业发展质效非常有帮助。自己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规模,进一步提高喂养技术,带领群众铆足牛劲养好牛。
外地客商段建红,前天在平凉买了60头红牛发往广东、广西及福建等地,他说,只要是平凉红牛销路都比较好。“平凉红牛的肉质好,南方很多城市的消费者十分认可,我经常会来平凉,特别是去年陇东活畜交易市场建成以来,我几乎天天会来了解情况。这些年,我也真切感受到了平凉红牛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感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力度以及建设红牛产业集群的决心和信心,我很看好平凉红牛产业的未来。”
据了解,经过专家评审,平凉红牛产业集群第一届赛牛相牛大会共评选出一等奖2头(公牛1头、母牛1头),每头奖励5万元;二等奖4头(公牛2头、母牛2头),每头奖励3万元;三等奖6头(公牛3头、母牛3头),每头奖励2万元;除获奖牛只外,其他参赛牛只均补助1000元。
专家评委、市畜牧渔业站站长李文彬表示,本次大会达到了互比互看、互学互鉴,充分展示全市平凉红牛产业发展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养殖场(户)饲养肉牛的积极性的目的,希望各参与单位抢抓“平凉红牛”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平凉红牛”入选国家64个重要特色物种育种联合攻关计划的重大机遇,全力做强产业链、打造循环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构筑创新链,努力把平凉红牛产业打造成国家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希望获奖的养殖户充分发挥标杆引领作用,示范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发展红牛产业,持续扩大养殖规模,真正使平凉红牛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来源:平凉日报